logo

《科普了,病理》│病理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有何作用?

来源:CHTV百姓健康 2025-07-31

当体检报告上出现“甲状腺结节”时,焦虑与困惑往往如影随形——这个微小病灶,究竟是良性增生还是癌症前兆?在甲状腺癌诊疗的“决策链”中,病理诊断至关重要,它如同隐形的“真相鉴定官”,用显微镜下的细胞密码,为手术与否、治疗方案提供终极依据。


嘉宾介绍


梁智勇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


林岩松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


陈革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医师


▌病理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终极裁判"


当B超发现0.5cm甚至更小的甲状腺结节时,患者往往陷入焦虑:该穿刺还是手术?此时,内分泌科、外科医生会与病理科展开多学科会诊。


▌显微镜下的"真相追踪"


病理科每日工作聚焦于显微镜下的细胞世界,通过阅读病历和临床医生传递的患者信息,结合标本细胞数量、形态等特征进行判断。年轻医生的成长周期较长,对少量标本的精准诊断正是技术难点。


▌打破认知壁垒的三重现实


患者认知盲区:多数患者不了解病理诊断的决策价值,常误以为"切了就完事"。


临床沟通瓶颈:非病理专业医生也存在认知局限,需加强多学科协作。


技术局限性:穿刺标本细胞量不足、医生经验差异等因素可能影响诊断。


▌病理科的核心价值


作为连接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的桥梁,病理科通过精准判定:


明确手术必要性;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避免过度治疗或延误治疗。


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多学科协作、提升病理诊断认知度,才能让每个诊疗决策都建立在科学证据之上。


视频链接:《科普了,病理》│病理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有何作用?

相关阅读

相关栏目

健康中国行动

在线访谈

名医堂

名院风采

院长论坛

专题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