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筛查发现异常别慌!乳腺癌诊断全流程,帮你读懂每一步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10-25 18:48:45

“钼靶提示簇状微钙化”“超声见低回声边界不清肿块”……拿到这样的报告,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得癌了?”


先别慌!筛查异常≠癌症,它只是身体发出的“问号”,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探明原因。真正确诊,还需要走一套严谨的医学“破案流程”,通过更精细的检查来最终判定。



先吃“定心丸”:

筛查异常≠癌症,病变分“好”“坏”两类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2022年版)》数据显示:筛查异常后,最终被确诊为乳腺癌的比例约为15%~25%,其余多为良性病变。所以,先放下80%左右的心,再按流程检查。


咱们先给乳腺病变分个“阵营”:

1.良性病变(占75%~85%)

这类病变不会转移,也不危及生命大多情况下注意观察、定期复查就行,无需过度紧张:


乳腺增生几乎每个女性都有,像乳腺的“情绪波动”,月经前激素一变化,就会胀痛、摸起来有“小颗粒”,月经后立马缓解,一般不用吃药,定期复查就好。

乳腺纤维腺瘤年轻姑娘(20~30岁)常见,摸起来是光滑的“小弹珠”,能推动、不痛不痒,长得还慢,一般不用切,除非长到3厘米以上,微创就能搞定。

乳腺囊肿就是乳腺里的“小水泡”,超声一看就能辨明,通常没感觉,无症状者观察;胀痛明显可在超声引导下抽液,复杂囊实性需活检。


2.恶性病变乳腺癌,需规范治疗,但早治有望痊愈)

简单说就是乳腺细胞“乱长失控”了,不及时管可能扩散,但早期发现并治疗,早期乳腺癌(0-I期)5年生存率95%,多数患者治疗后可回归正常生活,所以不用把它想成“绝症”。


诊断“三步走”:

从“怀疑”到“确诊”,每步都有谱


对于医生来说,诊断就像侦探破案,先“看线索”(影像学检查),再“取证据”(病理检查),最后“查范围”(分期检查),一步都不慌。



第一步:影像学检查——给病灶“画高清地图”

筛查的钼靶、增强MRI超声可用于初步排查,诊断阶段要做得更细致,帮医生判断病灶“像不像坏人”:


乳腺超声无辐射的“火眼金睛”,特别适合中国女性的致密乳腺(乳腺组织多、脂肪少)。医生会用高频探头,看病灶边界清不清、形状规不规则、有没有“额外供血”(恶性肿瘤通常供血多),还能顺带查腋窝淋巴结,5~10分钟搞定,没痛感。

乳腺增强MRI病灶“放大镜”,适合超声、钼靶查不清的情况。检查时打一针造影剂,就能看清病灶的血供情况(恶性肿瘤会“抢着供血”,图像上会亮起来),能发现5毫米以下的微小病灶,但要躺30分钟,怕闷的姐妹可以要个耳塞听音乐。

钼靶复查钙化“侦察兵”。有些早期癌会留下“泥沙样”“细线样”的钙化,钼靶对这个最敏感,检查时轻微挤一下乳房,一次钼靶辐射量约为0.4mSv,相当于自然背景辐射6~7周,风险极低,不用紧张


第二步:病理检查——确诊的“金标准”,没它不能定癌

不管影像多可疑,最终是不是癌,得靠病理检查说话——从病灶取点组织,在显微镜下看有没有癌细胞,这是能100%确诊的方法。


穿刺活检现在最常用,微创痛感很轻。医生用超声或MRI“导航”,找对病灶位置,用一根比抽血针稍粗的针,取一点组织或细胞,局部麻醉后只有“蚂蚁咬一下”的酸胀感,几分钟就能完成。

手术活检少数情况用,筛查报告中常用BI-RADS0~6级,BI-RADS4类以上才建议活检。局部麻醉后切个1~2厘米的小口,把病灶取出来,缝1~2针,一周拆线,疤痕也不明显,手术活检可同时切除小病灶,若确诊为恶性,可能已起到治疗作用。



拿到病理报告我们要盯紧件事:

有没有癌细胞写“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就是癌;写“纤维腺瘤”“增生”就是良性,放心。

癌细胞类型最常见的是“浸润性导管癌”(占70%~80%),其次是“浸润性小叶癌”(10%~15%),不同类型治疗稍不同,但总体预后都不错

免疫组化结果看“ER、PR、HER-2”三个指标,像给癌症“贴标签”:ER/PR阳性,能吃内分泌药;HER-2阳性,能用靶向药,这些我们下期再讲


第三步:分期检查——判断癌症“早中晚”

如果确诊癌症,还要做分期检查,看癌细胞有没有扩散到乳房外(比如腋窝淋巴结、肺、肝、骨),分“早期、中期、晚期”:


腋窝超声/CT查腋窝淋巴结有没有转移(乳腺癌最容易先转移到腋窝淋巴结)。

胸部CT看肺部有没有转移癌细胞可能通过血液转移到肺)。

腹部超声/CT查肝脏肝脏是常见的转移部位。

骨扫描看全身骨头,打一针显像剂,2~3小时后扫描,没痛感,显像剂24小时就可随尿液排出对身体无害。



实用小贴士:诊断期不慌不忙


当筛查报告出现异常,寻求专业、规范的医疗帮助是第一步。首要的是选对医院,建议选择正规的三甲医院乳腺专科或肿瘤专科医院。那里的医生经验更丰富,设备也更精密,能为你提供从精准诊断到系统治疗的全方位保障,这是相信小诊所或偏方无法比拟的。


踏进诊室后,请务必“不懂就问”。如果担心穿刺疼痛,或者对报告上的术语一头雾水,请直接向医生说出你的恐惧和疑惑。他们每天都会接待无数有同样困惑的患者,完全理解你的心情。主动沟通不仅能得到权威解答,避免因自己胡思乱想而陷入焦虑,也是你积极面对健康问题的第一步。



最后面对筛查异常,网络上流传的各种说法也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比如,常能听到“做了穿刺会导致癌细胞扩散”的说法,这其实并无现代医学证据的支持。如今采用的细针或空心针穿刺技术,其操作路径都经过严谨设计,能最大程度避免肿瘤随针道播散,诊断价值远大于那微乎其微的理论风险。


还有人将希望寄托于“单靠中药就能消除癌块”,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在调理身体、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方面或有其价值,但若完全依赖它而延误手术、放疗等现代医学的规范治疗,反而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进展。


至于“通过按摩疏通经络来散结”的说法,则更加危险。对于已经存在的恶性肿瘤,不当的外力挤压和按摩不仅无益,甚至可能成为刺激肿瘤生长或加速脱落的癌细胞随淋巴、血液转移的帮凶。


下期预告:

乳腺癌治疗篇——

确诊了也不怕,这些“武器”能抗癌


如果真确诊乳腺癌,也别慌!现在治疗手段超成熟,手术、化疗、靶向药、内分泌治疗都能用上,早期还能保乳。下期就讲:不同分期选啥治疗?手术会不会留疤?化疗掉头发怎么办?帮你消除治疗恐惧,知道下一步咋走。确诊不是终点,是“重获健康”的起点。愿每个姐妹都能从容应对诊断,相信医学,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