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已成坐地铁“必备单品”?长期戴耳机,别超过这个分贝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9-10 18:18:00
耳机,我们的“新器官”
早高峰地铁里,十个人有九个耳朵上戴着耳机——
既能屏蔽地铁行驶的声音、外放短视频的噪音,
还能帮助社恐抵挡不必要的社交。
音乐重度爱好者更是把耳机焊死在头上
尽管有时因为太忘情、太降噪错过了下站……
图源:网络表情包
还有一些耳机无法缺席的时刻:上班、复习、睡觉,甚至有不少人觉得戴着耳机上班和学习,专注力更高。
现在出门摸兜,手机、耳机少一样都慌,忘带耳机的那天,就会心如死灰。这小玩意儿早已不是单纯的“听响工具”了,而是我们身上长出的“新器官”。
相关调研结果显示,超半数耳机用户每日使用耳机2小时以上,38.38%耳机用户每日使用耳机5小时以上。大多数耳机用户每次使用耳机都会连续佩戴半小时以上。
咱时常听到长辈念叨:“耳机戴久了不好”,说对了,但不完全对。
小当耳朵里的“草地”不再再生
长期戴耳机会对身体(尤其是耳朵)造成影响不仅取决于时间,也取决于音量。研究发现,低于85分贝,每天戴耳机的安全时长累计不超过8小时;91分贝,安全时间则减为2小时;如果达到100分贝,仅15分钟就可能造成听力损伤。
还有研究表明,每日佩戴耳机大于1小时,音量大于等于70分贝,更容易造成听力损伤。
85分贝的声音大概是什么感觉呢?大概就是你得特意扯着嗓子说话才能盖过“它”、公交车在你旁边按喇叭的音量。
地铁运行时的内部噪音通常在80-85分贝左右,在启动、刹车或通过隧道时,峰值甚至可能超过90分贝。
图源:网络
在嘈杂背景下,人们会把耳机音量调到比环境高约5–10分贝的“首选音量”。也就是说坐地铁时,我们往往需要≥80–90分贝的耳内音量。
不过如果是降噪耳机,则可提供约十几到二三十分贝的隔音,这时,将音量调至60-75分贝基本可以听清。
如果你不是用的降噪耳机,或即使用降噪耳机也习惯性的使用较大音量,请注意了,你很有可能存在噪声性听力损失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长期暴露在 >85 dB的声音下,会显著增加噪声性听力损失风险。
我们耳朵里的“毛细胞”就像一片草地,当声音适中时,就像有人在草地上轻轻走过,草会很快恢复。但如果天天有人用大卡车在草地上碾压,草就会被压断、死掉。负责“接受声音”的小零件被磨坏了,就会导致听力下降。
更恐怖的是,耳朵的毛细胞一旦坏死,是不能再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噪声性听力损失通常是不可逆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觉得别人说话的声音很小,尤其在嘈杂环境下难以分辨,偶尔出现耳鸣,耳朵有“嗡嗡声”,说明你可能有早期噪声性听力损失了。
不止是听力,你的耳屎可能也堵了
使用降噪耳机且有意识控制音量的小伙伴也别以为自己躲过一劫了。这些问题“收你来了”(哪吒语气)。
图源:网络表情包
首先就是耳屎堵了出不来,专业一点叫做“耵聍堵塞”。
耳屎其实不是脏东西,而是耳朵自带的保护机制。正常情况下,耳朵会像“自动传送带”一样,把耳屎往外推。
但长期戴耳机,尤其是入耳式耳机,会打乱这个自清理过程。耳机像一个“塞子”,堵在耳道口,耳屎本来要往外排,却被硬生生“顶回去”,结果就堆积在里面。
耳朵一堵,听力也下降了。
说到这儿,难免会想,“耳屎堵了那我就掏嘛”。
但还存在另一个风险:耳机把耳道封闭,耳道里的湿气和汗液散不出去,耳屎容易变得又软又黏,潮湿环境给细菌真菌提供了温床,严重时可能引发外耳道炎,尤其是对于油耳来说。
并且,有研究表明,就算不是高分贝,长时间信息持续输入,也会让大脑听觉中枢持续兴奋,导致神经疲劳。具体表现注意力下降、头晕,甚至取下耳机后会感到焦虑、烦躁。
所以耳机重度依赖者们,这边温馨提醒您:戴耳机最重要的不是只控音量,还要控时长。
建议:
单次不超过60分钟
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
戴完要让耳朵休息一会儿
如果看到文章的时候你已经戴了很久的耳机,就优雅地摘下耳机,让耳朵喘口气吧~
参考来源
[1]《喜马拉雅耳机品类用户价值洞察白皮书》
[2]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Criteria for a Recommended Standard: Occupational Noise Exposure (1998)
[3]Choi SW, Abitbol JM, Cheng AG. Hair Cell Regeneration: From Animals to Humans. Clin Exp Otorhinolaryngol. 2024 Feb;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