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血脂异常=随便吃降脂药?慢性肾脏病患者用药要避开这些误区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9-04 18:30:03

在临床诊疗中,常遇到这样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体检发现血脂异常,便自行到药店购买降脂药服用,结果血脂控制不佳,甚至引发新的健康风险......这背后,反映出患者对慢性肾脏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管理存在重大认知误区——认为“血脂高=随便吃降脂药”。


慢性肾脏病与血脂异常关系密切且复杂。血脂异常既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表现,也会加速肾功能恶化。然而,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脂管理绝非普通人群的简化版,对降脂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有着特殊的要求和禁忌。盲目用药,不仅可能无效,更可能雪上加霜,加重肾脏负担。 因此,科学认知、谨慎选药、规范用药至关重要。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

血脂异常误区有哪些?

图片
图片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脂代谢受肾功能状态、治疗方式(如透析、肾移植)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血脂异常的管理比普通人群更复杂,临床中常见以下误区:


误区一:发现血脂异常就自行购买服用降脂药?错!


很多患者发现血脂报告单上有"箭头",就认为必须立即服用降脂药,这是典型的认知偏差。事实上,慢性肾脏病患者是否需要启动降脂药、何时启动、选择何种药物,都需要专业的医学评估,绝非自行判断和购药就能解决。 并非所有血脂异常都需要立即药物干预,但需要干预时,选对药、用对方法尤为关键。


根据KDOQI指南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脂管理需结合肾脏病分期、心血管风险分层综合判断。例如,对于慢性肾脏病1-4期且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可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仅当LDL-C≥2.6mmol/L时,才考虑启动药物治疗。


此外,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总胆固醇和LDL-C升高,但随着肾病综合征的缓解(如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减少蛋白尿),血脂异常可能随之改善,无需过早用药。


误区二:降脂药越贵效果越好?错!


临床中常有患者认为价格越高效果越好。这种观点忽略了降脂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脂药包括他汀类、贝特类、依折麦布等,其中他汀类降脂药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首选,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使用广泛。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代谢途径、降脂强度及安全性存在差异,需根据患者的肾功能状态等选择。例如阿托伐他汀主要经肝脏代谢,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适用于多数慢性肾病患者;而某些他汀类药物需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严重受损时需调整剂量。


误区三:血脂降到正常就可以停药?错!


"血脂正常就停药"是最危险的误区之一。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往往与肾功能损伤、胰岛素抵抗、炎症状态等慢性病理过程相关,属于持续性代谢紊乱,需长期管理。


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脂,还具有延缓肾功能减退、减少蛋白尿的作用。KDIGO指南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脂评估需定期进行: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发病时、调整治疗方案后每2-3个月需复查;药物治疗期间需根据血脂变化调整方案,而非达标后立即停药。


误区四:忽视生活方式对血脂的影响?千万不要!


部分患者认为"只要吃降脂药,饮食、运动无所谓",这种观点严重影响血脂管理效果。生活方式干预(TLC)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尤其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更为重要。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与代谢紊乱的矛盾,合理的饮食管理既能控制血脂,又能保护肾功能。对于轻度血脂异常的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甚至可通过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实现血脂的有效控制。


这些误区会带来什么危害?

图片
图片

慢性肾脏病患者对血脂异常的认知误区,不仅影响血脂管理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具体危害包括:


1、不合理用药可能损伤肾脏功能


肾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已有不同程度损伤,盲目用药会增加肾脏负担。例如,某些他汀类药物若在肾功能严重损伤时未调整剂量,可能导致药物蓄积,增加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而横纹肌溶解症可进一步引发急性肾损伤。


在临床上,一名腹膜透析患者自行服用高剂量降脂药,出现肌酸激酶显著升高,最终因肌红蛋白尿导致急性肾衰竭,需临时增加透析频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导致血脂波动,加重病情


自行停药、频繁更换降脂药等行为会引起血脂大幅波动,这种波动比持续的血脂升高更危险。研究表明,血脂波动可加剧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风险。而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首位致死因素,约5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此外,血脂波动还会加速肾脏病变进展,导致蛋白尿增加、肾功能减退速度加快。


3、增加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盲目追求高价药、频繁换药会显著增加医疗支出。同时,血脂控制不佳、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会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形成"血脂异常-心理压力-病情加重"的恶性循环;因自行用药导致不适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就医恐惧,影响后续治疗的依从性。


慢性肾脏病患者

该如何正确对待血脂异常?

图片
图片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脂管理需遵循"评估个体化、治疗分层化、监测常态化"原则。


1、明确血脂异常的评估标准,并非所有异常都需药物干预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脂评估需结合多项指标,包括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HDL-C,以及肾功能分期、是否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根据KDOQI指南,不同情况的干预标准不同: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LDL-C的治疗靶目标为<2.6mmol/L,超过此值需考虑药物治疗;中重度慢性肾病患者,若LDL-C≥1.8mmol/L,建议启动药物治疗;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的血脂异常评估需更谨慎,需排除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等干扰因素,并非所有LDL-C升高都需用药。


2、了解降脂药的使用需遵循个体化原则,由医生判断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降脂药物选择需综合考虑肾功能状态、药物代谢途径及不良反应风险:


他汀类药物是控制低密度脂蛋白的首选降脂药。其中,阿托伐他汀因其不经肾脏代谢,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多项研究证实其可延缓肾功能减退、减少蛋白尿。但用药期间需关注患者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等指标。对于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不达标的患者,可联合依折麦布。


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需谨慎,肾移植患者因使用免疫抑制剂,需选择与免疫抑制剂相互作用小的降脂药,避免增加肾毒性。


3、强调生活方式调整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干预是血脂管理的基础,需贯穿治疗全程。


4、定期复查,根据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肾病患者的血脂监测频率需高于普通人群:


● 未使用降脂药的患者,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血脂;

● 正在使用降脂药的患者,用药后2-3个月复查血脂,达标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

● 调整治疗方案(如换药、增减剂量)后,2-3个月需再次复查;

● 每次复查需同时检测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评估血脂异常对肾脏的影响。


根据复查结果,医生会调整治疗方案,如增加他汀类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或调整生活方式建议等,确保血脂长期稳定在目标范围内。


图片

总结 


慢性肾病患者的血脂异常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血脂异常就吃降脂药"这么简单。从自行购药到盲目停药,从追求高价药到忽视生活方式,这些误区不仅影响血脂控制效果,还可能加重肾脏损伤、增加心血管风险。牢记:血脂异常的评估需结合肾功能状态,用药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判断。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科学管理血脂,既能保护肾脏功能,延缓疾病进展,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玉洁,张军军,刘章锁. 慢性肾病与血脂异常关系的研究进展[J].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3,11(5):4-6.

2、庄稼英.慢性肾病患者的血脂异常管理[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1,5(05):223-225.

3、袁婷,郭兆安. 慢性肾病与血脂异常[J]. 光明中医,2015(4):711-712.

4、梁海秋,蒋桂平.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外医学研究,2013(23):192-192,193.

作者:薛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


薛宁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表肾脏病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出版肾脏病专业和科普书籍6部。

承担和参与国自然、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健委课题7项。

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病一体化诊治及急慢性、危重肾脏病等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