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运动降压的五个关键密码,你都知道吗?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02 10:37:28

在现代生活中,高血压已成为令人困扰的健康问题。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约27.5%,这个”沉默的杀手”不仅盯上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也被”点名”,它可能引发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并发症,防控刻不容缓。


患上高血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药物治疗,其实,你知道吗?除了遵医嘱用药,运动也是个重要助力。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高血压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明确指出,科学运动能实实在在帮着降血压、防并发症。我们肯定好奇,跑跑步、打打球,怎么就有这么大本事?其实,科学运动藏着不少“降压密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运动降压的神秘面纱。让你明明白白运动,安安稳稳控血压。




黄伟 主治医师


湘潭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对心内科常见病及危重症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擅长冠心病介入、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顽固性高血压、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治。在省、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运动降压的原理


首先,我们先弄明白,运动为啥能降血压?


密码1:运动降压的神经调节密码,让“亢奋的神经”冷静下来。


我们身体里有个“紧急反应系统”叫交感神经,它一激动就会释放“升压信号”(比如儿茶酚胺),让心跳变快、血管收缩,血压会快速升高。就像家里的报警器总误响,人也跟着紧张。规律运动就像给交感神经“做心理疏导”,让它变得沉稳——少释放升压信号,对信号的敏感度也降低了。就比如,以前稍微累点就“拉响警报”,运动后得真遇到大事才反应,血压自然稳多了。


密码2: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给血管“装上弹簧”。


血管内壁有层“内皮细胞”,它能分泌一种叫“一氧化氮”的血管舒张因子,让血管像橡皮筋一样有弹性。久坐不动时,这层细胞功能就会减退,分泌的舒张因子减少,血管慢慢变硬、变窄,血压可不就高了?运动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更多的一氧化氮,增强血管的弹性和扩张能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使血压下降,让血管重新恢复活力。


既然运动降压的原理藏在神经调节和血管功能里,那具体怎么科学运动才能踩准”降压节奏”?《高血压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给出了3个核心密码,我们逐个解锁。


如何科学运动


密码1:选对运动类型,效果翻倍。


 ● 《高血压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建议,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基础,抗阻与柔韧性训练为辅’,三者搭配效果更好。有氧运动是主力:快走、慢跑、游泳、骑车这些能保持匀速呼吸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怎么判断强度够不够?运动时能正常说话但没法唱歌,就是刚好的“中等强度”。比如每天快走30分钟,或者分两次各15分钟,都管用。关节不好的选游泳,水的浮力能省劲;想随时动的选快走,小区里、公园里就能练。不妨选择下午或傍晚运动(避开清晨血压高峰),比如晚饭后1小时快走,既不影响消化,也能避开早晨血管收缩的生理特点。


 ● 抗阻训练来帮忙:抗阻训练不是“禁区”,用弹力带、哑铃,或者做平板支撑、靠墙静蹲,每周2-3次,每次练8-10个动作(比如举哑铃练胳膊、深蹲练腿),每个动作做2-4组,每组重复8-12次,每组动作间休息30-60秒。练肌肉能帮身体更高效地“利用”能量,间接辅助控压。


 ● 柔韧性训练不能少:太极拳、瑜伽、拉伸操这些“慢运动”,每周2-3次,每个动作拉10-30秒。就像给血管“做按摩”,既能放松肌肉,又能调节呼吸,放松肌肉的同时,还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与稳定性,对高血压患者非常有益。


密码2:掌握“循序渐进”的节奏。


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从没运动过的人,不要一开始就挑战“每天跑5公里”。先从每天10分钟散步开始,适应一周后再加5分钟,慢慢找到身体的“舒适区“。记住“三部曲”:运动前花10分钟热身(比如原地踏步、手臂绕环、弓步压腿,让身体微微发热、关节活动开);运动中别突然加量;运动后慢走5分钟,再做拉伸。


密码3:避开这些“运动雷区”。


● 加强血压监测:运动前测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时,应先控制血压后再进行运动,避免运动中发生意外。


● 合并症患者先“体检”,特定人群须额外评估:如果有糖尿病、冠心病这些问题,在开始运动前应该进行运动测试,如6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测试等,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确保运动安全。


● 运动时避免屏气:力量训练,尤其是大负荷的力量训练要避免屏气动作,以减少胸膜腔内压和肺内压增加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风险。比如举哑铃、做俯卧撑时,一定要保持呼吸顺畅。憋气会让胸腔压力骤升,可能诱发心绞痛,得不偿失。


● 注意药物与运动的相互影响:吃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别靠心跳数判断强度,用“能不能说话”来衡量更靠谱。如运动对控制血压有效,应酌情调整临床用药,避免血压过低。


● 运动后要充分放松。运动后别立刻停,先慢走5分钟,再做全身拉伸(每个动作10-30秒),放松时间保持5分钟以上,既能缓解肌肉紧张,也能避免血压骤降。


药物治疗:

基石不可动摇


虽然运动在高血压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能忽视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建议选择具有较长半衰期的长效降压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在 24 小时内 持续发挥作用,维持血压平稳,减少血压波动,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长效降压药物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压,还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因忘记服药而导致的血压反弹。


结语


最后,再次温馨提醒广大高血压患者。运动是“长期投资”,别指望一次见效。只有解锁这5个”运动密码”,把散步、游泳等融入日常,像给血管”定期保养”一样坚持3-6个月,血压稳了,生活质量也会跟着提上来。科学运动,就是你对抗高血压的“隐形盾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基石,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长效降压药物,同时结合科学的运动方案,实现血压的长期稳定控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高血压联盟(中国),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 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 32(07): 603-700.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9):985-1032.

作者:黄伟 湘潭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