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最热大暑怎么过?三伏天的养生指南

来源:CHTV百姓健康频道2025-07-22 17:53:12

大暑

当蝉鸣穿透热浪,大地如蒸笼般翻滚着暑气,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节气——大暑。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通常出现在公历7月22日至24日,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高温与高湿交织成 "天然桑拿房"。此时人体易出现三重问题:暑热耗伤津液(口干、乏力)、湿气阻滞脾胃(腹胀、厌食)、贪凉伤阳气(腹泻、关节痛)。安然度夏重在把握 "防暑、祛湿、护阳" 三大核心。

防暑补水,守住津液



1.补水不只是喝白水

出汗多者需喝淡盐水或米汤,避免“只喝白水”导致电解质失衡。推荐酸梅汤:乌梅6颗、山楂3克,加水500mL小火煮15分钟,酸甜口感能促进唾液分泌,比冰水更温和解暑。

2.这些食物能补津

想补充津液,除喝水外,还可适当多吃乌梅、西红柿、黄瓜、丝瓜、冬瓜、鲜藕、莲子、西瓜、凤梨等,它们兼具祛暑清热、生津止渴作用。



健脾祛湿,化解黏腻感



1.饮食调理

日常可多吃绿豆、苦瓜等利水食材,搭配生姜、陈皮等辛温之物,既能醒脾又可避免寒凉伤胃。需注意,阳虚体质者应减少绿豆、苦瓜等寒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体寒。

2.简单运动排湿


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通过出汗排出湿气。运动后先擦干汗,再饮用少量淡盐水补充电解质,避免大量冰水引发“汗闭”。办公室人群可按图所示,正坐低头,用指腹按揉颈部下端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有助清热祛风除湿。


图源:中国中医



起居细节,护住阳气




1.作息讲究

《黄帝内经》认为,夏季养生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昼长夜短,可较冬季适当晚睡,但不宜晚于23时;早起只需比平时早半小时即可。午间小憩30分钟~1小时,可缓解疲劳,调和阴阳。

2.避免寒气入侵

空调温度设定26 ℃以上,穿长袖睡衣或盖薄毯;出汗后先擦干再吹冷风。日常还应避免冷水洗浴、洗头、洗脚,也不宜久坐或久居阴冷潮湿之地。

另外,专家提醒,在这一时期老年人及儿童群体需特别注意防范健康风险。老年人应避免食用隔夜饭菜,宜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避免因出汗脱水导致指标异常;儿童玩耍时宜选择阴凉处,每20分钟补充温水或淡盐水,出现厌食及脾胃失调可食用山药、小米粥调理。




暑气如刀,招式已破。


收剑,回鞘,抱拳:


“大暑,承让!立秋再战。”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vVYpLKwYgnY6hyxrOHLAFw
2.https://mp.weixin.qq.com/s/RaDbocFYNxPDafO76lf5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