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时飞行后猝死:暑期长途出行 警惕这个“沉默杀手”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7-15 19:46:26
本月,30岁的李女士刚刚结束11小时的跨国飞行,落地仅10分钟,她突然呼吸困难、咯血,随即意识丧失。尽管机场急救人员迅速施救,医院全力进行插管、除颤,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她的生命。医生的结论是:这是典型的肺栓塞引发的心跳骤停。
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李女士从新西兰飞往广州,全程约11小时。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 ICU 主任彭医生回忆,患者抵达医院时已出现心室颤动,随后心跳停止。结合其长途飞行史,医生推测致命原因是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导致呼吸循环骤停。
图源: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白云医院
并非个例:久坐致死非偶然
在长途旅行中因肺栓塞引发的猝死屡见不鲜。据《广州日报》报道,去年春节返工期间,广东东莞就出现多名因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导致 "经济舱综合征" 的患者,其中3人不幸身亡,他们连续坐车的时间均在20至30小时。
有研究证明:当身体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血栓形成的风险会急剧上升,而一旦血栓脱落,死神可能在几分钟内降临。
为何久坐会引发肺栓塞
肺栓塞的 "元凶" 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人体下肢静脉血流回流依赖肌肉收缩,长时间久坐会导致下肢肌肉活动减少,血液淤积在静脉内,逐渐形成血栓。
当血栓脱落,会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肺动脉是肺部供血的"主干道",一旦被阻塞,肺部无法完成氧气交换,心脏会因缺氧而骤停。更危险的是,血栓形成初期通常无明显症状,约80%的患者在发病前没有任何不适,这也是其被称为"沉默杀手"的原因。
高危人群:这些人需警惕
肺栓塞 "不挑人",但以下人群风险显著更高:
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汽车,或久坐使用电脑、玩游戏者;
图源:CHTV
长期卧床、缺乏运动的人群;
吸烟者、肥胖者(下肢负荷较重);
长途出行前大量饮酒者;
有血栓病史、凝血功能异常者;
近期接受足部手术或足部骨折者;
孕产妇。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舱综合征"并非经济舱专属,任何久坐不动的场景都可能引发,其本质是"不动"而非"座位等级"。
长途出行预防措施
针对肺栓塞,预防远胜于治疗。专家建议采取 "预防四部曲":
动:定时活动下肢
每隔1.5小时起身行走,若无法站立,可在座位上做 "提膝、踝泵、绕趾、贴胸" 等动作:提膝时尽量抬高腿部,踝泵运动(勾脚再绷脚)每次重复10-15次,通过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回流。
图源:央视网
饮:保证水分摄入
多喝水能稀释血液黏稠度,同时增加如厕次数,迫使身体起身活动。建议每小时饮用100-200毫升温水,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或酒精(可能加重脱水)。
避免穿着紧身衣裤、袜子,减少下肢静脉压迫。高危人群可提前佩戴医用弹力袜,通过外部压力促进静脉回流。
药:高危者提前干预
有血栓病史、高凝血症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出行前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暑期出行高峰已至,当你规划旅程时,请务必记住:久坐有风险。一个简单的起身动作,几次脚踝活动,或许就能避开致命风险。
[1] 央视网:11小时飞行后,女子猝死!久坐引发的肺栓塞成了“沉默杀手”
[2]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白云医:媒体报道 | 30岁女性长途飞行后猝死,暑期出行高峰专家支招“预防四部曲”
[3] 人民网科普:久坐不动或致血栓!腿部出现这一症状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