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冠心病植入支架后人就“废”了?错!科学管理重启精彩人生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7-15 17:38:44

“放完支架,人就废了,什么重活都干不了!” “装了支架就得吃一辈子药,还活不长!” 每当听到这样的说法,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心血管健康的科普作者,都感到十分揪心。这种广为流传的误解,不仅给无数急需治疗的患者带来恐惧和犹豫,甚至可能延误救命时机。今天,我们就来彻底击碎这个谣言。



王曹 主治医师


海盐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硕士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卵圆孔封堵术,以及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综合诊治

发表SCI 2篇


冠心病:


心脏的“粮道”危机


想象一下心脏是一座日夜不停工作的城市,冠状动脉就是为它输送氧气和营养的“生命线”。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根源,就在于这些生命线发生了堵塞。其罪魁祸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种由胆固醇、炎症细胞等组成的“垃圾堆”,在血管壁内逐渐堆积。



图源:Flickr


1、斑块形成:高血压、高血脂(尤其是“坏”胆固醇LDL-C过高)、糖尿病、吸烟等因素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脂质沉积,引发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形成斑块。


2、血管狭窄:斑块逐渐增大,侵占血管腔空间,使血流通道变窄。


3、心肌缺血缺氧:当心脏工作量增加(如快走、爬楼、情绪激动)时,狭窄的血管无法输送足够的血液,心肌细胞就会因“断粮”而发出求救信号——心绞痛(胸痛、胸闷、压迫感)。


4、心肌梗死:更凶险的情况是斑块突然破裂,身体误以为“血管破了”,紧急召唤血小板来止血,形成血栓。血栓可能瞬间完全堵塞血管,导致下游心肌因彻底“断粮”而坏死,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胸痛,常伴有濒死感、大汗淋漓,是致命的急症。


识别冠心病至关重要,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综合评估:


1、症状识别


典型心绞痛(劳累诱发,休息缓解)、不典型症状(牙痛、左肩背痛、上腹痛、呼吸困难)。


2、关键检查


● 心电图:捕捉心肌缺血或坏死证据。


● 心脏超声: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


● 冠状动脉CTA:无创筛查血管狭窄。


●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在X光下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狭窄程度,为是否植入支架提供直接依据。


心脏支架:


疏通“堵点”的救命之桥


当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通常>70%)或发生急性心梗时,单纯药物可能无法满足心肌的供血需求。这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放支架”,就成为关键手段。


1、手术过程(精准、微创):


● 医生在手腕(桡动脉)或大腿根部(股动脉)进行局部麻醉,穿刺一个小孔。


● 将一根细长的导管送入血管,在X线引导下抵达心脏冠状动脉开口。


● 通过导管送入更细的导丝,穿过狭窄或闭塞的病变部位。


● 沿导丝送入一个微小的球囊到狭窄处,加压扩张,将斑块压扁、挤开,恢复部分血流。


● 在扩张的病变处,精准释放一个网状金属管(支架),撑开血管壁,保持血管畅通。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图源:Ermateb | Angioplasty in Iran


2、支架的作用(直接起效、不可或缺):


● 立即恢复血流:尤其在急性心梗时,迅速开通“罪犯血管”,挽救濒死心肌,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


● 缓解心绞痛:解决因严重狭窄导致的缺血缺氧,有效消除或大幅减轻心绞痛症状,提升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 稳定斑块:支架的支撑力能覆盖易损斑块,降低其破裂风险。


支架植入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它并非“根治术”。它如同在堵塞的河道中架起一座桥(支架),疏通了关键堵点,但并未清除掉整条河道(冠状动脉)的淤泥(动脉粥样硬化),也没有改变河道本身容易淤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土壤。


支架术后:


重启健康生活,而非“报废”人生


植入支架后,身体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和恢复,但这绝非意味着“废了”。科学的康复管理能让患者重获新生:


1、早期恢复(术后24小时-数周):


● 活动:术后24小时需卧床(桡动脉路径可更早下床),避免穿刺部位出血。之后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一般术后几天可出院,一周内可恢复日常基本活动(如散步、简单家务)。避免术侧肢体用力提重物。


● 伤口护理: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 药物: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药物,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2、中期康复(数周-数月):


心脏康复计划:这是术后恢复的“黄金钥匙”!康复过程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 科学运动训练: 从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踏车)开始,逐步增加强度和时间,显著提升心肺功能和耐力。研究表明,规律运动的心脏康复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 营养指导:学习并实践地中海饮食模式(多蔬果、全谷物、鱼类、橄榄油,少红肉、加工食品、饱和脂肪、盐、糖),控制体重。


● 心理支持:管理压力、焦虑和抑郁,戒烟(至关重要!)。


● 健康教育:了解疾病、药物作用和健康生活方式。


● 回归工作与生活:绝大多数非体力劳动者在术后1-2个月可安全重返工作岗位。体力劳动者需与医生充分沟通,评估后逐步恢复。在医生评估确认心功能稳定后,性生活也可安全恢复。


3、长期管理(术后终生):


● 严格遵医嘱服药:这是长期生存和预防复发的核心!即使患者自身感觉良好,也绝对不可自行停药(尤其抗血小板药和他汀),要咨询医生并复查各项指标后再做决定。


● 拥抱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管理压力、保证睡眠——这六大基石是战胜冠心病的根本。


● 定期随访复查: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评估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新问题。


破除谣言,拨开迷雾看真相:


● 支架不会“掉出来”或“移位”: 支架释放后会牢牢嵌入血管壁,内皮细胞会逐渐覆盖包裹,最终与血管融为一体。


● 支架术后可以运动,且应科学运动:心脏康复计划中的运动是安全的,并强烈推荐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小布什都在接受心脏支架手术后,成功重返积极生活。


● 支架术后寿命不受影响:恰恰相反! 对于急性心梗或严重心绞痛患者,及时植入支架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提高长期生存率。关键在于术后严格管理。


● 支架术后不是“药罐子”: 服药是为了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预防血栓和心脏病复发。即使不放支架,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也必须长期服药。


“冠心病植入支架后人就废了”——这绝对是一个被科学证据彻底击碎的谣言。支架技术是心血管医学的伟大进步,是挽救急性心梗生命、解除严重心绞痛的利器。不过,支架只是解决了一次严重的“交通堵塞”,真正的健康之路,在于你如何保养整个“心血管道路系统”。放下无谓的恐惧,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管理,积极生活,你的人生,在支架植入后,完全可以更健康、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Song B, Bie Y, Feng H, et al. Inflammatory Factors Driving Atherosclerotic Plaque Progression New Insights. J Transl Int Med. 2022 Apr 2;10(1):36-47.

[2] Rafieian-Kopaei M, Setorki M, Doudi M, et al. Atherosclerosis: process, indicators, risk factors and new hopes. Int J Prev Med. 2014 Aug;5(8):927-46.

[3] 国家卫生健康委. 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操作规范(2022 年版). [2022-3]. https://www.nhc.gov.cn/yzygj/c100068/202203/e6d14ca4bf4547a58e2d148a77c838c5/files/1732871554212_90882.pdf.

[4] Ahmad M, Mehta P, Reddivari AKR, et 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Updated 2023 Jun 5].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5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56123/


作者:王曹 海盐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