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精准诊疗破局肿瘤防治困局,临床研究赋能健康中国——2025中国肿瘤防治创新生态圈北大肿瘤医院专场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4-23 18:33:23


当前,我国肿瘤防治事业正站在 "精准医学突破" 与 "基层能力提升" 的双重转折点。当老龄化浪潮与肿瘤高发态势叠加,基层医疗面临着早筛覆盖率低、诊疗规范化不足、多学科协作薄弱等多重挑战,如何以科技赋能破局 "发现晚、诊疗乱、管理弱" 的困局,成为基层肿瘤专科建设的关键命题。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陆士新医学基金会和医学论坛网联合推出“2025中国肿瘤防治创新生态圈”系列论坛,特别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吴楠、中西医结合暨老年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孙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杜鹏,乳腺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宋国红,以及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季鑫,围绕“精准诊疗与临床研究的创新与转化”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深度探讨,为基层医生提供从早筛策略到个体化治疗的可借鉴思路。


01

吴楠:肺癌诊疗的精准探索与挑战


吴楠主任指出,精准诊疗贯穿肺癌全程:术前小标本基因检测面临组织量不足、坏死干扰等技术挑战,术后罕见突变(如MET扩增)缺乏指南指引,晚期需通过血液ctDNA动态监测肿瘤异质性。当前,中国肺癌团队已凭借庞大的患者基数、众多知名学者引领和多中心协作能力跻身国际前列,推动多种创新药物写入全球指南,但原创药研发数量仍需追赶欧美。


谈及基层能力建设,吴楠主任强调,肺癌诊疗需要关注精准诊疗在不同阶段的挑战,如术前小标本基因检测面临组织量不足、坏死干扰等问题,术后罕见突变(如MET扩增)缺乏指南指引,晚期需通过血液ctDNA动态监测肿瘤异质性。W吴主任表示,中国肺癌团队已凭借庞大的患者基数、众多知名学者引领和多中心协作能力跻身国际前列,推动多种创新药物写入全球指南,但原创药研发数量仍需追赶欧美。


在基层能力建设方面,吴主任建议通过低剂量CT筛查高危人群,利用PET-CT明确临床分期,对疑难病例及时通过医联体转诊至上级医院。此外,需加强多学科协作意识,如免疫治疗可能引发肺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需呼吸科、内分泌科等科室联动干预。



介绍









吴楠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委员会 委员、前主席

IASLC分期与预后委员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胸外科分会 常委

多学科诊疗专委会 常委

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 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 副主委、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学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 常委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副主委、胸外科分会 常委



02

孙红:老年肿瘤的个体化与中西医结合之道


孙红教授指出,老年肿瘤患者的诊疗需要关注个体化和综合评估。国际上将65岁以上定义为老年人,但65-75岁、75-85岁、8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的身体机能差异显著。例如,65岁患者可能仍有良好的器官功能和活动能力,而85岁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对化疗的耐受度差异极大。 老年患者群体的诊疗策略不能套用成人患者的“常规套路”,老年肿瘤的治疗面临诸多难题。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异大,临床研究数据相对匮乏,这使得成熟的治疗方案较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孙主任团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通过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合并疾病、营养状态等,进行细致分层,为不同层次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孙主任还特别强调了中药在老年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不仅可以调理患者身体,增强免疫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她希望未来能进一步优化评估分层体系,借助科技发展实现更早期的肿瘤预防,让老年患者得到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



介绍









孙红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暨老年肿瘤科 主任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宫颈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中医专业委员会 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癌症及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编委



03

泌尿系肿瘤防治,从早筛开始


杜鹏主任围绕泌尿系统肿瘤展开讨论,他着重强调,泌尿系肿瘤精准诊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肾癌可以通过泌尿系统超声进行初步筛查,前列腺癌则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早期诊断,膀胱癌由于其容易引起血尿的特点,相对容易早期察觉。


杜主任指出,泌尿系肿瘤精准诊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肾癌可以通过泌尿系统超声进行初步筛查,前列腺癌则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早期诊断,膀胱癌由于其容易引起血尿的特点,相对容易早期察觉。目前早癌筛查的技术并不复杂,但人们的早癌筛查理念还需加强。杜主任指出,提高公众对早癌筛查的重视程度至关重要,特别是50岁以上男性应定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应提前筛查。



介绍









杜鹏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副主任

北京抗癌协会 常务理事

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执行主编

《坎贝尔泌尿外科》医生手册 主译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机器人学组 委员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机器人学组 委员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 命题专家



04

乳腺癌诊疗的创新与突破


宋国红主任指出,当前乳腺癌已进入“分子分型决定治疗”的时代。通过免疫组化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型。不同分子分型的患者给予相应的靶向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部分患者仍面临复发转移和耐药的问题。宋主任表示,团队正探索耐药后的治疗策略,如HER2阳性患者使用DS-8201耐药后,可尝试PD-1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三阴性乳腺癌则可通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检测,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面对耐药挑战 ,宋主任表示,团队正探索 "跨线联合" 策略。例如,HER2阳性患者使用DS-8201耐药后,可尝试PD-1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三阴性乳腺癌则可通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检测,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未来,乳腺癌治疗将聚焦于开发更多新药,探索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联合疗法,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介绍









宋国红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访问学者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乳腺疾病专委会 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精准靶向诊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高级人才评价项目 专家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 常委



05

结直肠癌防治的综合策略


季鑫主任指出,结直肠癌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密切相关。家族遗传、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进行基因检测和早期筛查。在治疗方面,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可通过肠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对于局部进展期患者,则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或放疗的方式。分子分型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使不同分子分型的患者能够接受到不同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实现精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在治疗方面,季主任强调综合治疗模式的重要性。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可通过肠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对于局部进展期患者,则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或放疗的方式。季主任介绍了分子分型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使不同分子分型的患者能够接受到不同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实现精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介绍









季鑫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


国际胃癌学会 会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胃癌质控专委会 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国际教育培训分会 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肿瘤综合诊疗学分会 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病学分会 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整合医学专业委会 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 委员



本次节目中,五位专家从肺癌、老年肿瘤、泌尿系统肿瘤、乳腺癌、结直肠癌5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精准诊疗与临床研究的创新与转化,为肿瘤防治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肿瘤防治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次的突破都凝聚着无数医疗工作者的心血。精准诊疗与临床研究的创新与转化,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希望更多人关注肿瘤防治,积极参与早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也期待随着医疗行业不断发展,让肿瘤不再成为生命的威胁,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