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36味药材泡脚包被检出仅含5味真材实料,你的泡脚包还安全吗?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4-09 19:24:14



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一纸报告,揭开了部分网红泡脚包行业的“遮羞布”——60款热销产品中,90%存在原料“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甚至染色造假问题。当消费者为“排湿驱寒”“助眠暖宫”等宣传心动时,也可能正把霉变药材、工业染料泡进洗脚盆。这场看似健康的泡脚热潮,实则暗藏风险。


01

泡脚包翻车现场:药包变“毒包”


在实验室检测中,一款标称含36味草本植物的泡脚包,最终仅检出5味真实药材,其余成分疑似为淀粉、色素填充。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产品用大血藤冒充鸡血藤,甚至将普通红花染色成高价藏红花专家指出,霉变原料可能滋生黄曲霉素等致癌物[1],而染色剂长期接触皮肤或引发过敏反应。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商家为压缩成本,将泡脚包包装成万灵药的暴利生意。



图源:央视新闻


“排湿=减肥”“驱寒=暖宫”……商家将中医理论简化成养生公式,却刻意忽略辨证论治的核心原则。例如,阴虚体质者滥用所谓的祛湿配方,可能加重口干便秘;糖尿病患者使用含糖染色剂的泡脚包,更会加剧病情。中医专家强调,真正的中药足浴需根据个体体质动态调整配伍,而工业化生产的泡脚包如同千人一方的流水线产品,本质是打着传统医学旗号的营销噱头


02

为何部分泡脚包成了“健康杀手”?


当消费者为“排湿驱寒”点击支付时,他们可能正在为行业三大致命漏洞买单。


第一个漏洞是标准缺失。目前,我国对足浴包的监管仍停留在“日用品”范畴,既无统一质量标准,也无强制生产规范。商家可随意添加染色剂、填充物(如烟蒂、塑料)甚至工业废料,成本不足10元的劣质包,经“古法秘方”包装后售价也可以超百元。反观药品与保健品,需通过《中国药典》检测与药监局备案,而泡脚包却游离于双重监管之外。更讽刺的是,部分企业将过期药渣、药厂边角料回收加工,然后再将劣质足浴包流入市场进行贩卖,形成“垃圾原料——劣质产品——二次伤害”的黑色产业链。


第二个漏洞是伪科学营销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需根据体质、季节、病症等动态调整药方,而工业化泡脚包却将“千人一方”包装成普适良方。例如:配一款宣称助眠暖宫的泡脚包,同时含活血化瘀的红花与温阳散寒的艾草,寒热相冲可能引发腹泻;或者夸大功效,将促进血液循环等同于排毒补肾,甚至编造“清代御医秘方”等伪历史背书,误导消费者。


第三个漏洞是认知鸿沟。大多数消费者在选购泡脚包时,由于不了解自身体质和中医药相关知识,会更加倾向于选择成分数量更多或者是明星网红或专业人士推荐的产品,较少有消费者会查验生产资质。这种因为知识量而产生的认知鸿沟正中商家下怀——他们能够通过堆砌药材名称制造专业感,用“古法秘方”“宫廷御用”等话术包装伪科学产品。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消费者群体将泡脚视为百利而无一害的养生术,忽视个体差异与禁忌证,最终导致皮肤过敏、静脉曲张恶化等后果。



图源:CMT


03

构建科学养生的“铁三角”,让健康重回养生


当行业乱象与健康需求激烈碰撞,建立“监管+科普+服务”的铁三角,是让泡脚回归养生本质的可行之举。


首先,监管筑基是核心当前,我国泡脚包行业还呈现野蛮生长的态势。对此,亟需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药材原料、配伍禁忌、微生物指标等核心要求,并建立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对此,可以要求企业标注药材来源及禁忌证,对违规者实施“终身禁业+高额罚款”的惩罚。同时,推动医疗机构展开泡脚科普活动或者开设帮助指导群众正确泡脚的门诊,由中医师根据体质动态调整配方,避免盲目使用活血化瘀或温阳药材。


其次,科学赋能是关键。让公众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泡脚是消灭劣质泡脚包的必然之举,为此,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定期开展泡脚知识宣传活动,由中医师根据体质动态调整配方,避免盲目使用活血化瘀或温阳药材。同时,专业科普工作者也要消除公众在泡脚上的误区,如泡脚水不是越热越好,水温应控制在40度以下;泡脚时间并非越长越好,20分钟为佳;泡脚后不宜大汗淋漓,泡脚出大汗时,气血会随着津液外泄,导致困倦、乏力、头晕、打不起精神[2]


最后,公众觉醒是基础破解认知误区需多管齐下。例如,要求电商平台公示产品检测报告,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通过短视频、社区讲座科普“药材自选+专业指导”模式;对含染色剂、防腐剂的产品标注“孕妇慎用”“皮肤破损禁用”等警示语。当消费者学会用科学眼光审视产品,当企业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当监管以创新思维填补空白,泡脚这一千年养生术才能真正焕发新生。


网红泡脚包的乱象,折射出大健康产业高速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当资本裹挟传统养生文化,当科学素养难以匹配消费需求,监管的滞后与科普的缺位便成为必然。解决之道不在于简单否定或放任,而需通过构建针对养生产品的协同保障体系——让每一味药材有据可查,让每一次泡脚科学有效,让千年养生智慧真正成为普惠大众的健康工具。唯有如此,泡脚盆里的药汤才能洗去疲惫,而非埋下隐患。


参考文献:


[1]刘英,胡建华,刘春朝.黄曲霉素毒理效应及检测方法[J].生物加工过程,2013,11(03):83-88.

[2]吕婷婷.泡脚养生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炎症[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3,(12):41.